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正文

超越比亚迪紧追“宁王” 亿纬锂能在储能赛道“狂飙”

  • 文学
  • 2025-02-15 04:59:03
  • 10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超越比亚迪紧追“宁王” 亿纬锂能在储能赛道“狂飙”

  来源: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张英英 吴可仲 北京报道

  2月12日,SNE Research发布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前十榜单。在这份榜单中,中国企业表现抢眼,宁德时代(300750.SZ)、比亚迪(002594.SZ)、中创新航(03931.HK)、国轩高科(002074.SZ)、亿纬锂能(维权)(300014.SZ)和欣旺达(300207.SZ)共占据了六席。亿纬锂能位列第九,这一名次与研究机构EVTank发布的排名一致。

  尽管亿纬锂能的动力电池市场份额难以撼动现有格局,但其在储能电池领域的排名却明显提升。EVTank发布的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排名显示,亿纬锂能位居宁德时代之后,超越比亚迪,跃居全球第二。

  过去一年,亿纬锂能在储能领域的表现尤为突出。近日,公司与海博思创(688411.SH)签署的百亿元储能电芯大单更是引发广泛关注。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亿纬锂能重塑全球储能电池竞争格局背后离不开战略的转变,通过全球化深度合作、技术迭代升级和产能扩张多个维度,释放了储能产品的竞争力。

  抢夺“宁王”市场

  2025年春节前后,亿纬锂能陆续宣布了一系列重磅合作,甚至从宁德时代手中夺得市场份额。

  2月7日,亿纬锂能子公司亿纬动力与海博思创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约定2025-2027年供应50GWh储能电芯。不仅如此,双方还承诺以国内市场合作为基础,协同开拓海外市场业务,并积极探索在产能及其他领域的深度合作。据外界推测,以单价4亿元/GWh计算,这笔50GWh储能电芯订单的总价值约200亿元。

  海博思创是国内储能系统集成商龙头,于2025年1月登陆A股科创板。长期以来,海博思创一直对外采购储能电芯,且较长一段时间内宁德时代都是其第一大供应商。但海博思创招股书显示,2024年上半年,亿纬锂能已取代宁德时代成为其第一大储能电芯供应商。

  外界对此评价,这笔超大规模的储能订单,对于巩固亿纬锂能作为海博思创第一大电芯供应商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海博思创,亿纬锂能还与多家国内企业达成战略合作。2024年4月,亿纬锂能宣布与海得智慧能源、林洋储能、晶科储能等国内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总合作规模达到19GWh。

  不仅如此,亿纬锂能还与海外客户深度绑定。2024年12月,亿纬锂能方面宣布与美洲某集团客户签署合作协议,为其长期提供电芯产品。亿纬锂能方面指出,这将持续巩固和提升公司在储能市场的影响力、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是公司完善全球化产业布局的重要举措。

  有媒体猜测,上述美洲客户可能是特斯拉。不过,亿纬锂能方面对此声明称,亿纬锂能严格按照交易所规则进行信息披露,遵守与客户达成的商业秘密管理协议。

  此外,亿纬锂能还在2024年6月和9月分别与Powin、AESI等海外客户达成合作,供应规模分别达15GWh和19.5GWh。

  值得一提的是,Powin与宁德时代也是合作关系,但近期有报道称,Powin拖欠宁德时代3亿元货款,宁德时代已向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提起仲裁。

  通过与国际、国内一线新能源企业达成合作,亿纬锂能进一步打开了国内外销售市场,这也支撑了其在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市场地位的提升。

  虽然亿纬锂能2024年全年储能电池出货量规划目标在50GWh以上,但截至目前,其并未发布最终数据。

  EV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储能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显示,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前十企业中,前八家均为中国企业。其中,宁德时代以接近110GWh的储能电池出货量占据全球29.5%的市场份额,而亿纬锂能紧随其后,排名上升至全球第二。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告诉记者,亿纬锂能经过长期深耕电池领域创新与发展,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多领域市场应用优势,并重视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关注产品力打造。为适应国际市场需求,亿纬锂能在海外加速布局,不仅深化了公司全球化品牌知名度,也提升了公司产品交付能力和智能化运维水平,为公司更稳更快更好发展提供了保障。

  亿纬锂能对于2025年储能电池出货水平有一个较高的预测。亿纬锂能方面透露,2025年公司动力和储能电池的出货量目标是101GWh,其中储能电池占比预计会更高。

  重押储能赛道

  经过20余年的发展,亿纬锂能已经拥有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三大类产品业务。其中,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分别为其第一、二大业务,2023年这两大业务的收入分别为239.84亿元和163.40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49.16%和33.5%。与2022年相比,储能电池收入增长73.24%。

  2024年,亿纬锂能的储能业务保持强劲势头,前三季度储能电池出货量为35.73GWh,同比增长115.57%,超过动力电池的出货量。

  亿纬锂能储能业务的强劲表现与其战略调整不无关系。伊维经济研究院高级分析师马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动力电池主业遭遇压力的情况下,亿纬锂能选择了将储能业务作为发力的重点。

  过去一年,动力电池产业遭遇产能错配和价格下跌挑战,企业盈利承压。2024年上半年,亿纬锂能的动力电池收入为89.94亿元,毛利率为11.45%,二者分别同比下滑25.79%和2.66%。

  2024年前三季度,亿纬锂能实现营收340.49亿元,同比下滑4.16%;净利润为31.89亿元,同比下滑6.88%。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亿纬锂能掌舵者深感即使打“价格战”也“难啃”动力电池市场份额。2024年3月,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曾指出,在动力电池领域中,两强(宁德时代、比亚迪)格局非常显著,占据了市场份额且具有相当的盈利能力。二线企业卷价格没有前途,没有谁能卷得过宁德时代和比亚迪。

  在此背景下,亿纬锂能的战略布局似乎也愈发重视储能业务。

  马菲指出,从产品类型来看,亿纬锂能的储能产品走在行业前列,尤其是大尺寸电芯,628Ah储能电芯及系统在行业内实现出货;从价格来看,产品在行业内比较有竞争力,2024年储能电池均价0.35元/Wh,比其他企业低10%-20%;从市场来看,亿纬锂能与海外头部客户签订多项合作,并且马来西亚、匈牙利、美国等海外基地建设也比较顺利。

  记者注意到,当大容量电芯和更高容量的储能系统渐成潮流时,亿纬锂能在2024年1月便推出了全新一代Mr旗舰系列产品大容量电芯Mr.Big及储能系统Mr.Giant。

  不仅如此,亿纬锂能的产能建设还在不断扩张。2024年12月,亿纬锂能60GWh超级储能工厂一期暨Mr.Big投产。同年7月,亿纬锂能宣布全资孙公司马来西亚公司以自有及自筹资金投资建设储能电池及消费类电池制造项目,投资金额不超过32.77亿元。

  亿纬锂能方面称:“2024年,公司储能产能大概是50GWh,2025年投产大概可以新增20GWh。”

  在供需错配和贸易壁垒的背景下,亿纬锂能加快了全球化步伐。比如,前述亿纬锂能签约海外客户、在马来西亚投资产能以及启用美国区域总部等,都是全球化战略的重要体现。

  财报显示,2023年亿纬锂能的海外收入占据27.27%,仍有待进一步提升。亿纬锂能方面在2023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高度关注海外储能市场需求情况,从整个市场的数据来看,海外储能的需求大概占整体的60%-70%。

  对于2025年海外储能业务的出货表现,亿纬锂能方面称:“公司海外业务占比提升是确定的趋势,2026年提升幅度会更加明显。”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