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房产 > 正文

最新年度权威酱酒产业报告出炉:消费缩表、白酒承压、酱酒蓄势

  • 房产
  • 2025-02-13 16:43:04
  • 6

最新年度权威酱酒产业报告出炉:消费缩表、白酒承压、酱酒蓄势

  文丨中国资深酱酒专家、权图酱酒工作室创始人 权图

  编辑丨云顶编审丨云顶

  2024年已经过去,权图酱酒工作室现将2024-2025年度中国酱酒产业和市场状况相关观察发布如下,供各位酒业同仁及相关机构参考。

  第一部分:

  2024年酱酒年度数据

  据权图酱酒工作室独立统计,2024年度我国酱酒产业和市场相关数据如下:

  一.整体数据:

  2024年,中国酱酒产能约65万千升,同比下降13.33%;实现销售收入2400亿元,同比增长4.35%;实现利润约970亿元,同比增长3.19%。

最新年度权威酱酒产业报告出炉:消费缩表、白酒承压、酱酒蓄势

  有关产能的特别说明:

  1、参照“GB/T26760-2011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权图酱酒工作室统计的2024-2025年度酱酒产能65万千升中,含坤沙、翻沙和碎沙三种工艺酿造的酱香基酒。其中,优质酱酒(坤沙基酒)产能约45万千升。

  2、2024年下沙投产的坤沙酱酒产能,市场释放期对应年份为2029年。

  二.主要企业数据:

最新年度权威酱酒产业报告出炉:消费缩表、白酒承压、酱酒蓄势

  1、超级航母:1月2日,贵州茅台2024年业绩预告显示:预计实现营业收入约1738亿元,同比增长15.44%;预计实现净利润约857亿元,同比增长14.67%。生产茅台酒基酒约5.63万吨,系列酒基酒约4.81万吨。

  2、两家过200亿级企业:贵州习酒、四川郎酒。

  3、一家50-100亿级企业:贵州珍酒。

  4、三家20-50亿企业:贵州国台酒业、茅台集团保健酒公司、贵州金沙窖酒。

  5、多家5-20亿企业:贵州钓鱼台国宾酒业、湖南武陵、广西丹泉、仁怀酱香酒、四川仙潭、贵州酣客君丰、肆拾玖坊、衡昌烧坊、山东云门酒业等。

  (特别说明:此报告中所有涉及到酱酒部分的行业和企业数据,均由权图酱酒工作室独立跟踪、采集和统计。由于统计口径和披露机制的原因,部分数据可能和实际存在一定误差。)

  第二部分:

  如何认识当前的白酒市场?

  2024年白酒行业仍处在调整通道之中,主要原因还是全国经济整体下行。

最新年度权威酱酒产业报告出炉:消费缩表、白酒承压、酱酒蓄势

  由于全国工业企业利润整体进入负增长,实体经济下行,给消费带来较大的冲击和影响,表现为整体消费信心不足、消费力下降,这必将带来大消费的供给端和需求端进一步缩表。

最新年度权威酱酒产业报告出炉:消费缩表、白酒承压、酱酒蓄势

  由于白酒行业有经销商渠道这一蓄水池的缓冲作用,让白酒行业数据继续增长,掩盖和延缓了行业调整下的真实情况。目前白酒行业的渠道已经塞满产品,失去了蓄水作用,白酒行业的真实经营情况也就得到了真实的反馈。从白酒上市公司Top 6企业2024年前三季度经营数据来看,白酒行业已经进入了缓增长和缩量竞争时期。

最新年度权威酱酒产业报告出炉:消费缩表、白酒承压、酱酒蓄势

  对此,权图酱酒工作室对当前及未来白酒产业发展判断如下:

  一、受需求下滑和信心不足的影响,白酒行业正处于深度调整期,并且还远未见底,行业调整结束的时间取决于宏观经济何时回暖向好。

  二、从供给端来看,白酒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现象,产能需同步缩表。中小白酒企业产能、非主流白酒产区的产能和市场将进一步出清,但头部名酒、强势地产白酒、品牌酱酒企业将受益,会出现结构性缓增长。

  三、在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面前,白酒产业仍具有较强韧性。但受白酒产业缩量竞争影响,白酒市场内部竞争加剧,产业下游压力剧增。主流白酒企业需要重新制定发展目标,及时调整发展速度,减轻渠道压力,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最新年度权威酱酒产业报告出炉:消费缩表、白酒承压、酱酒蓄势

  第三部分:

  七大维度透视2024年酱酒产业和市场

  一、需求端:酱酒市场仍在扩容。

  虽然白酒产业进入调整期,但酱酒产业增长的本质逻辑并未改变:一是主流消费人群喝好一点、喝少一点的消费趋势没有发生改变;二是酱香品类的本质,即风味的复杂性和适量饮用后的舒适性没有发生改变;三是酱香的超级发动机贵州茅台的高质量发展趋势没有发生改变。

  2024年从全国市场的调研情况来看,无论是酱酒的七大传统主销区(贵州、北京、河南、山东、广东、福建、广西),还是其它区域市场,酱酒的消费人群不仅没有减少,而且还在继续扩容之中。同时,白酒核心消费人群的转酱趋势仍在继续,这也是我们未来长期继续看好酱酒这个超级品类的核心逻辑。我们仍然坚信,未来核心消费人群饮用酱酒的比例一定在50%以上。酱酒仍然是我国白酒中未来成长速度最快、市场体量最大、附加值最高的香型和品类。

  同时,酱酒消费也出现了消费价位下移、品质认知更强、消费品牌更为集中等趋势和现象。

  二、供给端:本轮酱酒产能扩张进入拐点,优质酱酒产能逐步饱和,中小酱酒企业产能出清。

  2024年酱酒下沙季主要有以下特点:

  1、以贵州茅台、四川郎酒、贵州习酒、贵州珍酒、贵州国台、贵州金沙窖酒为代表的头部和主流酱酒企业2024年均稳产或小幅扩产。但除贵州茅台外,其它酱酒企业扩产短期内或已问顶,2024年扩产大多数为前几年基建的延续和收尾,其增幅已大幅下降。

  2、仁怀等酱酒主产区的地方主流酱酒企业中有90%大幅减产,中小酱酒企业中约70%直接停产,这也是2024年酱酒企业产能下滑幅度最大的群体。

  3、个别业外产业资本,例如唐庄等,由于基建和自身企业需求,加大了投产量。

  从权图酱酒工作室的整体调研情况来看:2024-2025年生产季,我国酱酒整体产能较去年下沙季减少10万吨左右。其中,头部酱酒企业加上业外部分产业资本整体增产约5万吨,但仁怀等主产区地方主流酱酒企业和中小酱酒企业共计减产停产超过15万吨。

  这意味着,自2018年-2022年酱酒繁荣周期带来的酱酒产能扩张到2024年已经进入拐点。头部酱酒企业无论是出于产业战略,还是基建的延续性,未来还是会稳产(茅台还在继续扩产),但三四线酱酒和主产区中小酱酒已进入产能出清期。未来我国酱酒产能结构将发生很大的变化,有效产能将保持在60-70万吨之间,供给市场的酱酒产能将维持在50万千升左右。其中,80%的产能将由酱酒企业的TOP10占有,中小酱酒企业产能大部分将永久出清。

最新年度权威酱酒产业报告出炉:消费缩表、白酒承压、酱酒蓄势

  权图酱酒工作室研究判断,2024年酱酒的市场销售量约为30万吨,面对还在持续增长的酱酒需求,酱酒年产能在60-70万吨时就已经能完全满足我国市场对酱酒的需求。从2023年起,主流酱酒企业五年前投产的产能就已开始陆续释放,优质酱酒产能逐步满足了主流消费人群的市场需求,酱酒的供求关系随着酱酒产能的进一步释放趋于饱和。部分企业已开始出现因基酒扩产太快但品牌和市场销售能力不足,而导致的基酒积压、资金循环不畅甚至产能过剩等问题。

  同时,据权图酱酒工作室统计,我国酱香基酒库存已经达到120万吨,其中酱酒主产区贵州产区的酱香基酒库存已达100万吨,这为酱酒产业未来发展奠定了巨大的品质优势。随着头部酱酒企业的产能储备进一步增加,储存年份不断增加,未来酱酒的整体品质将大幅提升。

  未来五年,过去已投产的酱酒产能将全部释放,这也意味着酱酒产业和市场供给压力将不断增大,酱酒品类的品质竞争将不断升级,年份将成为酱酒品质价值最重要的竞争维度。年份酱酒将在我国中高端白酒市场对其他香型白酒形成风味和品质的竞争优势。而这一竞争要素在头部酱酒企业层面体现得最为明显。

  当然,只要坚持精品酿造和足年储存的精品酒庄和圈层酱酒仍有机会脱颖而出,但也考验企业的资本实力和产业耐力。

  三、茅台未来三年继续保持5-10%增长。

  茅台2024年的最大变化是换帅。茅台子弟兵和少帅德芹董事长回归,与王莉总经理搭档,形成了茅台历史上少见的专业班底。这一届领导班子专业力更强、作风低调务实、品行过硬。相信这一届领导班子能带领航母茅台,在面对未来更为复杂的市场环境下,稳健地穿越市场周期。

  过去三年,茅台均实现了15%-20%的高速增长。未来三年,权图酱酒工作室判断,茅台继续保持15%-20%的高速发展既不现实,也无必要。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比2-3年内的短期业绩爆发更为重要。虽然目前整体消费环境仍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但未来三年茅台仍将保持5-10%的年化增长。

  茅台的业绩增长主要取决于量、价两大核心要素。

  首先从量的维度来看:根据权图酱酒工作室的长期跟踪和统计,茅台酒从五年前的基酒到成品酒的转化率在75-85%之间。详细可参见下图:

最新年度权威酱酒产业报告出炉:消费缩表、白酒承压、酱酒蓄势

  2025-2027年茅台成品酒对应的基酒生产年份是2021-2023年。我们据此可以推断出2025-2027年可供市场销售的供应量将提升12-14%。按照近几年惯例,这一增加部分供应量大概率将全部投放于直营渠道,这也将给茅台带来20%左右的利润增长。至于这一部分增量在未来三年具体如何分布和释放,则要看贵州省委省政府对茅台未来三年的绩效要求和考核,以及茅台对未来三年的形势判断和业绩规划。

  从价的维度来看:基于更为复杂的原因,未来三年飞天茅台酒出厂价在1169元的基础上继续提价难度较大,但零售指导价从1499元提升至1699元的概率仍然存在。如果零售指导价成功提升至1699元,则未来三年茅台利润可增加10%。

  结合量和价两大维度,权图酱酒工作室判断:未来三年,贵州茅台的年化业绩增幅将在5-10%之间。其中,2025年利润增速约为8-10%,2026年利润将突破1000亿。茅台还是那个茅台。茅台的持续健康发展对我国白酒产业乃至酱酒产业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

  关于茅台,还有三个因素值得行业关注:

  1、飞天茅台酒的市场成交价。飞天茅台酒的市场成交价已成为经济的晴雨表。2024年,受制于消费疲软,飞天茅台的市场成交价回落20%以上(从3000元回落到了2300元)。权图酱酒工作室早就提出:2500元是茅台价格的繁荣线,2000元是茅台价格的警戒线,1500元是茅台价格的生死线。目前来看,茅台领导层要守的是2000元这个价格线(这涉及到生肖茅台等直营利润问题和贵州国资旗下其他企业茅台销售利益维护问题)。至于未来两年飞天茅台能否守住2000元大关,取决于未来经济环境和消费大盘整体表现。权图酱酒工作室认为:茅台的市场成交价是由市场消费力决定的,目前飞天茅台酒的市场成交价距离1499元零售指导价还有一定距离,给茅台价格形成了较好的安全缓冲空间。飞天茅台酒的市场价格管理需要根据市场实事求是来进行,同时也需要在供需两端达成科学的平衡。

  2、茅台酒的扩产情况。2022年12月15日,贵州茅台公司发布公告:公司投资155.16亿建设茅台酒“十四五”技改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地点位于茅台镇太平村和中华村,规划建设制酒厂房68栋、制曲厂房10栋、酒库69栋及相关配套设施。建成后可新增茅台酒实际产能约1.98万吨,增加储酒8.47万吨。2024年报道显示,新增的第三十一车间已经正式投粮下沙,茅台酒在2024-2025这个生产年度会增加约2000吨(5.72万吨/29个车间=1970吨)。这意味着茅台酒的1.98万吨扩产和投产工作已经正式拉开序幕,并有望在五年内完成。这为茅台的下一轮业绩(2029年开始释放)增长奠定了扎实的物质基础。

  3、茅台系列酒的扩产。2024年贵州茅台业绩预告显示,茅台系列酒已经实现4.81万吨的产能。茅台系列酒扩产主要分布在新寨、大地和柑子坪三个区域。根据茅台官方陆续报道可以判断,2025年可实现产能约在5.5万吨左右。全部基建完成,茅台系列酒将达到7万吨左右的产能。系列酒的快速扩产也为茅台未来的业绩增长形成较好的支撑。

  四、酱酒明星产品价格持续回落,主销价格带整体下移重塑。

  价格是消费市场的晴雨表。2024年大部分酱酒明星大单品的市场真实成交价处于下降通道中,整体回落10-20%左右,尤其是茅台回落幅度最大。这也真实地反应出当前消费市场的整体疲软。

  明星酱酒产品成交价回落,除消费端的原因外,也存在供给端的问题。在上一轮酱酒繁荣周期中,由于酱酒市场需求大增而又产能不足,导致大部分的酱酒主销产品价格大幅上扬,出现了价格泡沫和部分酱酒新品价格虚高的情况。随着近几年酱酒市场回落,以及酱酒产能进一步释放,酱酒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反转。在2024年酱酒消费市场非常疲软的背景下,大多数酱酒企业还在供给端不断增加市场投放,这势必导致渠道积压、价格下滑、动销减缓等问题。

  同时,酱酒市场的主销价位端也在同步下移。在上一轮繁荣周期,酱酒市场形成的四个主销价格带为:中高端价格带300元-500元、次高端价格带600元-800元、高端价格带1000元以及超高端价格带2000元以上,而现在这四个价格带已经回落到中高端200-300元,次高端300-500元,高端500-800元,超高端1500元以上。如明后年的消费市场持续恶化,上述价格带还会持续承压调整。

最新年度权威酱酒产业报告出炉:消费缩表、白酒承压、酱酒蓄势

  但权图酱酒工作室认为,酱酒明星产品价格的回落并非完全是坏事。一是可以挤压市场价格泡沫,二是增强动销,夯实市场基础,抢占其他香型的市场份额。况且酱酒的四大主销价格带均是中高端以上价格带,即使回落,也依然能保证产品品质和企业利润。

  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市场下行给很多酱酒企业带来较大的销售压力,部分企业试图把主销产品价格定到几十元或百元价格带,这是一个战略误区。权图酱酒工作室对此的观点一向十分鲜明:百元价格带可以布局,但一定不能是酱酒的主销价格带。这一价格带的产品只能是复糟酒(翻、碎沙酒),并不是酱酒的核心优势。同时,这一价格带无论是基酒的酿造效率,还是品牌传播效率,都无法与浓香和清香两大品类竞争。

  五、酱酒经销商生存质量变差,渠道堰塞湖风险增大。

  在白酒价值链中,经销商一直处于价值链下游。

  2024年,大部分头部酱酒企业仍在增加产品供给,而消费疲软导致酱酒产品在渠道积压、周转率降低。除飞天茅台酒尚有较大空间外,绝大部分酱酒主销产品的价格持续回落已击穿厂家出厂价,甚至击穿了扣除市场支持费用后的“底裤价”。这给渠道带来极大的伤害,因为经销商打款即亏损,大大伤害了渠道的积极性和商业利润。除茅台经销商外,其他品牌经销商大面积出现零利润,甚至亏损。显然,这一趋势不可持续。

  酱酒产品在渠道的堰塞湖带来的最大风险是经销商资金链的紧张甚至断裂。避免这种风险则需要酱酒厂家控量保价,调整经营策略,降低明后年的增长目标,甚至接受负增长。要认知到厂商是命运共同体,如果经销商群体出现大面积崩塌,厂家业绩的断崖式下滑也将是必然。

  历史总在不停轮回,在2012-2015年的白酒行业大调整中,类似情况就已发生过。而本轮市场调整的剧烈程度尚不及上一轮,有着温水煮青蛙的特征,但调整力度可能更大、调整周期更长。但也需要厂家科学的、循序渐进地控制好业绩预期、渠道利润和消费利润三者的关系。

  但在上述背景下,飞天茅台酒是特例。价格下移时反而是飞天茅台酒渠道库存最低之时,因为此时经销商和黄牛担忧资产减值,加之茅台产品在渠道类现金式的高周转模式,价格越跌,抛货越快,库存反而越低,动销越旺。这也是当前市场环境下茅台经销商相比其他品牌经销商的优势所在。

  六、杂牌继续出清,酱香名酒化不可逆转。

  酱酒的贴牌和基酒业务都是短周期的业务模式,只能出现在酱酒繁荣期,在头部酱酒厂家尚未完成全国市场布局时起到市场补充的作用。但一旦遭遇酱酒调整周期,受到挑战最大的也是酱酒贴牌产品和中小酱酒企业的杂牌产品。2024年,酱酒贴牌和杂牌产品还在继续快速出清,酱酒市场份额向头部品牌集中的趋势不可逆转。这也意味着,未来中小酱酒企业赖以生存的基酒和贴牌业务将走向穷途末路。

  头部酱酒和二线酱酒是酱香名酒化的受益者。行业和市场调整期,反而是名牌酱酒扩大市场份额的最好机会,此时头部和主流酱酒企业更应该坚持品牌打造,提升市场专业化水平,夯实基础市场和消费者基础,为下一轮市场回暖时企业的再次快速发展蓄势。

  同时,酱酒的品类特点也决定了在未来的酱酒消费市场,除了主流酱酒的快速发展外,精品酒庄酒和圈层品牌也必然迎来较好的发展窗口。精品小众酱酒可以凭借良好的产品品质、较好的渠道利润、更加精准的消费培育和产品的高质价比而形成了独特圈层的消费基础。而当前也是众多中小酱酒企业转型的关键窗口期所在。

  七、产业资本战略坚定,行业调整更考验业外产业资本战略正确性。

  在2024年度,主流产业资本在酱酒的战略投入仍然坚定,继续在企业的生产端和品牌端在蓄势发力,而大部分投机资本早在2022-2023年已被淘汰出局。

  但值得注意的是,业外产业资本投资的主流酱酒企业在上一轮酱酒繁荣周期里都取得了快速的成长和发展,但在行业和市场的调整期,尤为考验业外产业资本和企业的战略正确性。

  从目前主流酱酒企业来看,资本、产能、品牌、渠道、团队、根据地市场这六大核心要素均已经齐备。主流酱酒企业的生存压力当前已经解除,行业调整期恰好是各主流酱酒企业重塑品牌、量价再平衡的机会,这些主流酱酒企业未来发展的驱动力也取决于这一轮产业调整期的应对,而在战略上出错的企业可能就会掉队。从头部和主流酱酒企业的资本属性和市场基础来看,贵州茅台、贵州习酒、四川郎酒和贵州珍酒四家企业,无论是产业基础、经营质量,还是核心团队的运营能力,都是业内顶尖的专业型选手,在本轮调整期中表现相当稳健。但本轮调整对部分二三线企业仍是不小考验,一方面这些企业的市场基础和产业基础还尚不牢固,并在本轮调整中遭遇不小冲击,另一方面部分企业的资本和核心团队均来自业外,这些企业能否在这一轮产业和市场调整中保持战略正确性,以及策略上的专业性,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这也决定了这些企业未来的成长性和安全性。

  总体来看,在酱酒逆周期里,未来头部和主流酱酒企业的排位,取决于企业的战略坚定度,以及避免出现战略性错误。

  第四部分:

  如何应对当前酱酒产业和市场的调整

  一、客观认清当前形势,快速调整自身经营策略

  无论是白酒产业,还是酱酒产业,当前都进入调整期。这一事实要求企业客观认清形势,实事求是地评估企业经营现状,快速调整企业经营策略。需要提醒企业注意的是,白酒行业和酱酒产业的本轮调整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复杂的底层逻辑,其调整力度之大,调整周期之长,可能会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所以我们既要看到白酒产业的韧性和避险特性,又要做好长期过苦日子的准备。

  对于不同类型的酱酒企业来说,在行业逆周期其经营策略是不同的:

  1、主流和头部酱酒企业(TOP10):这一部分企业既受到产业和市场调整的影响,又是产业和市场调整的受益者。随着酱酒市场马太效应的凸显,这一部分企业的市场份额还会持续扩大。在行业调整期,权图酱酒工作室建议这一部分企业在经营策略应坚持稳健经营,保持战略定力,持续在生产端和品牌端夯实基础,不断提升企业的市场份额。同时,这一类型企业的六大核心要素已经齐备,关键在于不能误判形势,出现战略性错误。一旦出现类似错误,企业则会快速跌出所在序列。

  2、二三线及仁怀地方主流酱酒企业:这一类型酱酒企业是当前酱酒产业形势下较为危险的企业。一方面在本轮酱酒繁荣期产能快速扩张,基酒储存较大,但市场和品牌化运作能力较弱,行业下行时很容易引发资金风险。针对这一类型企业,权图酱酒工作室建议,首先应该快速减产,减轻资金压力;其次是持续调整经营方式,降低基酒和贴牌业务,再难也要坚持做品牌酒业务;最后是寻求产业整合和并购机会,尤其是要主动参与到大产业资本的并购整合。

  3、主产区中小型酱酒企业:这一类型企业本来就是草本基因,受行业波动的影响极大,本轮酱酒繁荣周期里他们得以快速发展,但大部分中小酱酒企业在2024年就已经停产,这一类型企业中大部分将在本轮行业调整中被淘汰出局,而且是永久出局,这一产业规律不可逆转。同时,这一类型企业中只有极小部分企业可以转型为精品酒庄和圈层品牌。值得注意的是,产能小并不代表就是精品酒庄。精品酒庄仍然需要精品酿造、年份储存、圈层品牌、深度体验等完整闭环,这要求想要打造精品酒庄的中小酱酒企业主动、痛苦地转型,实现经营创新。

  二、以价换量,还是控量保价?

  本轮行业调整对主流酱酒企业而言,如何平衡量价是一个重大战略抉择,到底是以价换量?还是控量保价?

  权图酱酒工作室建议:

  首先,要快速调整经营目标。目前市场形势已经非常严峻,虽然从上游厂家来看数据尚可,但产业中游的渠道商经营情况严重恶化,部分经销商已处在资金崩盘的边缘,而下游消费信心仍然不足。企业必须重新评估市场真实情况,客观制定经营目标,甚至接受负增长,尤其国有控股企业切不可再制定过高过快的经营目标。如果酱酒厂家不调整经营目标,继续渠道压货,极有可能会引发价格崩塌。目前绝大部分主流酱酒产品已经倒挂,如果任由批价继续下跌,品牌和产品在渠道崩盘是必然事件。此时主流酱酒企业更需要适当控量,让经销商保有经营利润。

  其次,要根据企业自身产品的品质和品牌价值,重塑产品价格。在前两年的酱酒繁荣期,由于市场需求爆发且供给紧张,所以主流酱酒企业的产品定价普遍偏高,而本轮行业调整会把产品价格虚高的水分全部挤掉,未来决定产品价格的因素只能是品质和品牌力。

  目前酱酒在消费市场的主销价格已快速下移,而科学定价能够提升产品动销,茅台1935就是典型案例。

  茅台1935原本定位于千元价格带,但随着市场调整加剧,目前茅台1935真实成交价约在700元左右,提质降价后茅台1935的市场动销明显加速。茅台目前已经积极把茅台1935的定位调整到600-800元价格之间,相信调整后的茅台1935一定会持续供销两旺。同时我们看到,红花郎两只产品、窖藏1988等酱酒明星大单品在市场价格下移后,性价比大为提升,2024年消费动销良好。未来的酱酒主流产品一定是高质价比时代,一方面是品质的不断提升,包括年份的增加,另一方面则是品牌的不断夯实。

  三、保证现金流的可持续性

  在2012-2016年这一轮酱酒调整周期,部分酱酒企业后期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生产、储存和市场销售的资金平衡未能做好。但随着2017-2022年这一轮酱酒繁荣期的市场回暖,这部分企业又得到发展的机遇。历史总在不断轮回中发展,随着今天产业调整再次到来,这些企业又站到了十字路口。

  基于此,权图酱酒工作室建议,二三线酱酒企业和主产区的中小型酱酒企业必须首先关注资金问题。酱酒具有基酒生产耗费资金量大、储存周期长、资金周转低等特点,这给二三线酱酒企业和中小酱酒企业的现金流的可持续性提出了极大挑战。部分企业甚至出现酒库满仓,但资产重、贷款多、杠杆大,市场销售基础弱、回款慢,针对这一类型企业,建议快速减产甚至停产,同时积极进行品牌转型,保证现金流的可持续性。未来,酱酒产能将不再稀缺,甚至会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未来酱酒市场的回暖也不能解决企业的发展问题,唯一出路在于通过市场转型来调整企业经营模式。

  四、坚守酱酒赛道,积极经营、夯实基础、提升专业力,以长期主义渡过寒冬

  当前白酒产业和酱酒产业均进入深度调整期,其持续时间或将较为漫长。但我们既要看到当前调整的客观性和困难性,同时也要看到白酒产业当前存在的诸多积极因素。对比其它产业,白酒产业的韧性极强,同时酱酒的消费人群还在不断扩容之中,大部分酱酒企业还在实现规模性盈利,且酱酒产业压舱石茅台还在持续、健康地发展。权图酱酒工作室在几年前就曾提出,酱酒赛道是诺亚方舟,在经济大寒冬周期里还能给酒业提供生存和发展的机会。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我们要做的是:不要轻举妄动,坚守酱酒赛道,依靠长期极致的酿好酒,扎扎实实服务好经销商,认真周到的服务好消费者,努力提升经营水平,进一步夯实经营基础,进一步提升团队专业力,依靠长期主义穿越周期,渡过寒冬。

  (作者权图,系我国资深酱酒产业研究专家,长期担任多级政府、多家头部酱酒企业产业顾问)

有话要说...